《被炮灰團讀心後,笨蛋美人躺贏了》329.第329章 許家都是聰明人
第329章 許家都是聰明人
官方的藥材收貨商來的時候,生產隊的人都知道了。
大家都紛紛圍過來看。
就想知道,許向東這藥材能賣出什麽價格。
畢竟,當初在許向東決定要種藥材的時候,他們有些人是嗤之以鼻的。
覺得這藥材可能種不活,或者是種活了也賣不出什麽高價,說不定最後還要虧錢。
來圍觀的人很多,不過許向東倒是不在意。
能賣出多少錢,早就之前,他就和收貨商把價格寫在了合同上了,所以大概能賣多少錢,他是知道的。
其實,村民們多多少少也聽說這三七和茯苓能賣出高價,要不然也不會有一些人在聽聞後也跟著一起種這兩種藥材了。
但是聽到的傳聞,畢竟和自己親眼看到的不一樣啊。
所以,他們還是親自來瞅一瞅,心比較安定一下。
這邊,官方藥材收貨商是一個年輕的小夥子,瞧著很是青澀。
不過人小夥子雖然青澀,但辦事卻很是老練。
先是檢查了藥材,沒有問題後,又分成色稱重,最後再根據每樣不同的重量來算錢。
沒有帶算盤,隻是簡單拿筆在紙上計算了下,他就全部算出來了。
最後更是當場把錢點好,給了許向東,算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了。
這個流程不算複雜,也很快。
圍觀的村民們,在看到這小夥子把那一遝錢遞給許向東的時候,更是驚呼了。
居然真的賣出那麽高的價格了。
這錢,還沒有拖欠,當場就到手了。
這賣藥材也太掙了吧。
“這位小哥,我們也種了三七和茯苓,請問到時候成熟了,能不能賣給你們啊。
”有些當初跟風許向東種藥材的人沒忍住上前問了。
若是這人能收的話,那他們就不用費勁去找什麽銷售渠道的了。
“現在是還沒成熟嗎?
不過沒關系,在近一年內,隻要藥材成色不錯,三七和茯苓我們都是會收的,隻是時間越長,這價格就越低,現在自然是最高的,後面肯定是不會有這麽高的價格了,不過隻要在一年內,能收成,那價格也會比以往市場價格要高的。
”
“要不我現在跟著你們去看看,評估一下。
”
當初許向東種植的藥材還沒成熟的時候,也是先看,先做評估,再簽合同的。
“可以,可以。
”於是那些跟風的村民,紛紛邀請小哥去看他們種植的藥材,進行評估。
因為近一年來三七和茯苓需求量很大,所以哪怕是這些村民種植的三七和茯苓沒有許向東種植的那些品相那麽好,但也是可以收的,價格自然是比不上許向東的那麽高,但也很不錯了。
於是,這些村民在接受了評估後,都和這小哥簽訂了合同。
他們都很是高興。
越發覺得許向東或者說許家,是極其有發展眼光的,或者說用一個詞來形容,就是:高瞻遠矚。
這藥材的事眾人都看到了。
還有就是當初分田到戶搞承包的事,那時候這政策剛出來,大家都不是很確定,也猶猶豫豫的。
也是許向東第一個承包了不少山地和池塘,還一簽就是20年。
隨著時間推移,那些搞承包的人,都紛紛掙到了錢,甚至還出了萬元戶。
這說明,搞承包是真的能掙錢的,而且還是掙大錢。
可惜,那些當初猶豫沒有下定決心的人,如今意識到這一點,想要再次搞承包的時候,那些山地,田地,池塘等等都被別人給承包完了。
再也沒有任何地可以給他們承包了。
總結起來就是一個詞:晚了!
他們除了後悔,扼腕歎息,羨慕其他掙大錢的人,也沒有其他辦法了。
至於那些跟風許向東的人則暗暗慶幸,幸好當初跟風了許向東,跟著一起種了三七和茯苓,雖然到時候賣的價格沒有許向東的那麽高,但也很不錯了,他們也能攢下很大的一筆錢了。
許家啊,不止許向東是個聰明的,許向北那小子也是個聰明的,瞧,他在縣城市場初期,很多人都不敢下手的時候,直接租賃了好幾個攤子。
還用其中最大的一個攤子賣衣服,如今是賣的如火如荼。
那每天掙的錢,不知道有多少。
後面那些人意識到縣城市場那些攤位有錢可掙時,想再去租賃攤位,已經沒得租了,哪怕是高價也沒有人願意出租。
而許向北呢,剩下的那些攤子剛好能高價租出去了。
雖然是高價,但租的人依舊不少,甚至到後面,有人加價都租不到。
即便是什麽都不賣,單單隻是當初低價租賃下幾個攤子,如今高價租出去,也能從這租金裡掙一筆錢了。
這就是聰明人啊。
許家,不僅男娃聰明,女娃也聰明。
看看許芳華和許錦寧,兩個人各自是兩屆高考的狀元,更是京市大學的學生。
再看看,許愛國,幾個孩子的爹,是紡織廠的主任,還分有福利房,張愛蓮,有一手堪比廚神的廚藝,還有一個當電影明星的妹妹……
這許家啊,就沒有一個不聰明的。
幾乎每一個都很厲害。
以後的許家,隻會比現在更加好,甚至有可能發展成他們沒辦法仰望的存在。
他們這些人啊,笨。
既然笨,就要承認,然後跟緊聰明的人做事。
這樣,哪怕是吃不到肉,也能喝一口湯啊。
所以啊,很多人在心裡默默決定,以後啊,就觀察許家,許家做啥,他們也跟著做啥。
許家覺得什麽好,那他們也不能落下。
要緊緊跟著許家人的步伐,一起發家緻富。
-
許向東倒是不知道村裡人的想法,哪怕是知道了他也沒意見。
無論是他,還是許家其他人,都是清河生產隊的人。
他們的根就在這裡,這裡的村民也都挺好的。
所以啊,他們也希望,在自己好的同時,清河生產隊也能越來越好。
或許,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種故土情懷,這也是很多人哪怕是在外發展,但有所成就後,還是會回來建設家鄉。
無論如何,他們都不會忘記,他們的根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