腿瘸後,恭王基本不過問朝政了,所以別宮突然門庭若市起來,他還是挺驚訝的。
還沒等他打聽出內情,他就被殷禮給帶進皇宮了,等在宮裡住下才知道太子要造反。
恭王先是翻了一個白眼,“哪裡來的謠言?
父皇對他還不夠好嗎?
他為何要造反?
”
得知朝中真是這樣懷疑時,他就轉了轉眼珠子,有些高興起來,“那太子豈不是要完了?
”
說完卻又皺起眉來,“他要是完了,那以後皇位誰來做?
”
他低頭看了一眼自己的腿,有點兒不甘心,“總不能給那些庶子吧?
那還不如就給他呢。
”
雖然他很不喜歡這個大哥,但如果他當不上,自然還是太子當的好,倒不是因為他們一母同胞,而是因為,他看不起庶子。
所以恭王難得在皇帝面前為太子說了一句話,“父皇,這不定是誰汙蔑,父皇慈愛,太子為何要謀反?
”
皇帝心情好了些,頷首道:“等太子到了京城就知道了。
”
皇帝也不相信太子會謀反,雖然派出去的令兵都沒有消息回來,但這也從側面說明了有人不想他和太子聯系上。
哼,以為他們能攔得住他所有的人嗎?
既然想讓他當瞎子,那他便讓他們知道他讓他們知道的事。
皇帝和恭王道:“最近外頭亂得很,太子和明達都不在京中,你母後身體不太好,你便安心留在宮裡陪伴你母後,寬慰寬慰她。
”
恭王乖巧的應下,“是。
”
下午就帶著他兒子去看皇後,太子妃也帶著孩子在那裡,她一臉愁緒,看見恭王便起身,然後讓到了一邊。
皇後笑著和象兒招了招手,象兒就甩掉他爹的手跑向祖母。
皇後摸了摸他的頭髮,“怎麽一頭的汗?
”
象兒用力的縮了縮肚子道:“不是胖的。
”
皇後失笑,“是是是,今年象兒的確瘦了一些,好像長高了……”
恭王立即道:“是長高了,現在都到兒臣的肩膀了。
”
皇後很滿意,見恭王臉色紅潤,也瘦了一些,最主要是精神好了不少,她便道:“看來周滿說的不錯,勻稱一些是最好的。
”
皇後沒有提起朝中的紛爭,當著孩子們的面,她隻當不知道這件事。
朝中的大臣現在對太子進京逼宮一事也是半信半疑。
有人覺得太子沒必要,但也有更多的人認為天家無父子,古往今來這樣的事還少嗎?
所以也不是不可能的。
現在沒有定論,大多數人都等得起,但也有人想提早定好論調。
一入夜,唐鶴便穿著太子的衣裳繼續穩坐中帳,太子則和兩個禦史坐在一旁,皺著眉頭問,“京城還是沒消息過來嗎?
”
唐鶴:“沒有。
”
太子雖然決定了選第一條法子,但並不打算自汙,所以到了兗州後,他就在唐鶴和兩位禦史的見證下見了溫將軍,然後拿出了一塊兵符。
不說唐鶴,就是皇帝的心腹——兩位禦史都驚呆了。
他們不知道太子有兵符啊,本還在猶豫的心瞬間堅定了。
溫將軍看到兵符,立即便在軍中選出兩千兵馬來護送太子。
除此外,他們還先派了令兵回京。
一是求援;二是言明此事,他可是為了安全才調兵的,是合法合理的。
快馬加鞭的送信,按說這會兒也應該有消息回來了,還沒有,那就是他們設想的事情發生了。
果然有人攻訐他造反。
太子冷哼一聲,“正好,這一次把他們都引出來,孤把他們一鍋端了。
”
這是不可能的,江南的官員和世家也不傻。
雖然京城距離江南遙遠,讓他們難以控制那邊的情勢,但既然已經布置下去,成或不成就要看天意了。
成功與否要看天意,但他們卻可以先做好失敗的準備。
揚州暗流湧動。
楊和書身在其中,自然察覺到了,他什麽都沒說,依舊每日在府中處理公務,似乎什麽都不知道,隻是不再出揚州城去巡察,甚至有時候連自己的官邸都不出。
借居於此的楊八郎忍不住道:“你怎麽比以前還悶了,侄媳婦也不在這裡,每日呆在府中不無聊?
”
楊和書翻著手中的公文看,不在意的道:“八叔要是悶了可以出去走一走。
”
“我一人出去有什麽意思?
”楊八郎邀請他道:“你與我一同去吧,不然我讓人去逢春樓裡叫些人來,再請上一些世交,我們晚上飲酒作詩?
”
見楊和書不應,他便正色道:“長博,你來揚州也兩月有餘了,可才見過幾個世交?
上次他們約你登高你也沒去,到底是世交,不好總是駁他們的面子。
”
楊和書這才從公文上擡頭,歎息一聲道:“八叔,我是巡察使,上次與你提醒的那一句已經是多嘴了,若讓朝公知道我徇私怠公,我這仕途也走到頭了。
”
“到頭就到頭,難道我們楊家還巴著他李氏吃飯不成?
”楊八郎冷笑一聲道:“當年打天下的時候說的是千好萬好,我們替他說服江南豪族世家歸順,他也網開一面,但這才多長時間,不足四十年的時間他就要對我們下手。
”
“現今他能對江南動手,以後就會對中原世家和關隴貴族動手,誰能逃得過?
”
楊和書垂下眼眸,心中縱有駁斥的話卻不出口,而是面色冷淡的道:“我不問前情,我隻知怎樣做對楊氏才最好,八叔,我是楊氏的宗子,若我被朝公和陛下厭棄,將來楊氏就難出頭了。
”
“隻要我們聯絡有親,還怕他?
”
楊和書明白他的意思,皇室就算不用楊氏的人,用的人才中也一定會有與楊氏有親的人。
世家貴族,數不清的聯姻關系,皇室是不可能完全將一家族擯棄在外的,除非滅族。
但……
“可是八叔,親疏有別,就好比父親的人脈是偏著我的,然後才是別的有才華的叔伯兄弟,再然後才是姻親,甚至族中的弟子也會排在姻親之前,”楊和書道:“依靠聯絡有親來保證家族榮光,像現在崔氏這樣嗎?
”
楊八郎說不出話來。
“崔氏現在未必不知自己的問題所在,聽聞這兩年崔氏的弟子都熱愛遊學,族中十四歲上的弟子都開始出門遠遊,可見他們對入仕不是沒想法的。